本報訊(記者 黃勇娣)駐村會計走了,但村裡的錢卻被管得更嚴了——嘉定外岡鎮的村幹部發現,現在村裡每一項開支,他們基本都無權插手,而必須由一整套制度“說了算”。今年3月以來,外岡鎮在全鎮23個村居推廣村級“三資”(資金、資產、資源)全程監管模式,用嚴格的制度把村裡的每一分錢、每一筆賬都管起來。目前所有村居消費性開支同比減少了70%以上。
  在快速城鎮化過程中,日益龐大的村級“三資”蛋糕,對創新監管模式提出了迫切要求。近年來,外岡鎮有一半農民搬遷進了城鎮,而村裡的倉庫、廠房、道路等資產在此過程中,逐漸轉化成為村集體所有的資金。到今年為止,全鎮23個村居擁有的貨幣資金達到1.9億元,是2005年的9倍多,這還不包括資產和其他資源。
  前些年,該鎮率先推行了村級會計委派制,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堵住村級“三資”監管的漏洞。因為,村會計人員的任免權和工資發放仍掌握在村主要領導手裡,其核算監管職能大大削弱,村裡賬戶多、財務收支亂、合同管理亂等情況時有發生。而且,隨著各種支農、惠農政策在農村廣泛施行,加強農村反腐倡廉也變得越來越緊迫和重要。
  今年3月開始,全鎮所有村居不再設立專門的會計人員,賬目移交到鎮經濟管理事務中心,由6名會計人員集中記賬。村集體資金在所有權、使用權、處置權“三權”不變的基礎上,實行統管制。52歲的張振榮告訴記者,自己原來是鎮里委派到葛隆村的會計,幹了7年,長期與村幹部待在一起,工資等由村裡發放,不知不覺“會聽村領導的話多一點”;
  下轉◆5版(上接第1版)而現在,自己重新應聘到了鎮經濟管理事務中心,工資待遇由鎮財政統一發放,完全與村裡脫鉤,可以嚴格按照制度規定來操作,絕不會“抹不開情面”了。
  更加“鐵面無私”的是一系列制度的跟進。按照規定,各村每月定期報賬、履行財務審批手續; 財務印鑒由鎮里集中記賬員統一保管,對不符合審批手續的支出,一律不予蓋章。村幹部驚訝地發現,現在,每個村只有2萬元庫存現金額度,另外用錢必須走審批流程,才能拿到支票;單筆1萬元及以上消費性開支、單筆10萬元以上大額開支在辦理審批時,不僅要有經辦人、村書記、村監委主任的簽字,還需要聯村的鎮領導簽字。
  “一開始,有的村幹部可能會嫌束手束腳,但其實是對幹部的一種有效保護。”周涇村黨總支書記楊秋琴坦言,對村級“三資”實行嚴格的全程監管制度,是將“事後查”轉變為“事前預防”,可以從源頭遏制腐敗。如今村裡在花錢時總是再三斟酌,確保把錢花在刀口上,既經得起調查,也對百姓負責。今年10月,周涇村新建老年活動室,工程絕不由村領導班子決定,事前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,向各有關方面打申請報告,之後在全鎮進行招投標,事中要到鎮經濟管理事務中心履行完整的財務審批手續,事後還要進行審價、出報告,最後才能支付工程款。
  眼下,外岡鎮還在加緊完善三資監管平臺中廠房、土地租賃合同的管理。今後,村裡土地、廠房和倉庫等資產情況,簽訂的每一份租賃合同,以及合同到期時間、租金收入等信息,都將在網上詳細公開,屆時,普通村民可查詢並監督。如此,可以進一步規範農村集體土地和房屋管理,堵住“村幹部說了算、廠房租賃期過長、租賃價格偏低”等各種漏洞。
  (原標題:用嚴格制度管住村裡每分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t67qtvh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